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单泠 周炜)“实验已经完成了,我正在做分析报告……”“这个月我们小组轮转到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这些通常是硕士生、博士生忙活的事,近年来却已越来越多地成为浙江大学一年级本科生的“常规动作”。围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浙大在学生“整合培养”模式探索中,抓住大学生成长“关键期”,引领学生从“分数牵引”向“科学引领”过渡。
近年来,浙江大学科研实力提升较快,如何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尤其是如何处理好本科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学”这一对重要的关系,已成为浙江大学探索的重要课题。
该校党委书记金德水说,浙大要实现卓越教育目标,必须按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要求,推动教育教学模式转变;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激发兴趣,推动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作为承担“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内部运行体制机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浙江大学,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一是以“整合培养”为特征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二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的学术创新机制改革,三是以分类管理为基础的高水平队伍建设机制改革,四是以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协调的内部治理架构改革,五是以服务求发展的可持续协同发展机制改革。
在实施“整合培养”新模式中,浙大不断深化本科生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大学预备生计划”和“大学直通车计划”,探索学生多元自主选拔机制;完善“一横多纵”的本科生培养与管理模式;完善教师广泛参与的育人机制,建立“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等。
在一系列改革探索中,浙江大学基础医学试点学院学生是直接受益者,来自湖北黄冈的小成就是其中一个。进浙大之前,他和许多优秀高中毕业生一样,曾有“终于可以轻松了、自由了……”的念头,但一个学期下来,他的体会是,轻松自由只是“貌似”而已,自己正在“魔鬼训练”中走向成熟、学到方法、找到方向。
浙大基础医学院院长欧阳宏伟教授是建立全国高校第一个生物医学专业的责任人。他认为,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核心课程设计是关键,精细化培养是前提。为此,学院建立了全程导师、专业导师、新生之友、学长和外籍学生担任的英语导师群体。全程导师从大一开始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每月一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李颖聪是生物医学班学生,进校后她经历了第一次看似简单的课外阅读。“第一次讨论之前,老师会发给我们一篇刚发表不久的英语原版论文,看着看着,就会碰到一个全新的概念,逼着你去找其他很多材料,也因而有了很多拓展阅读。”李颖聪说,这样的学习方式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虽然适应起来很费功夫,但回过头来看,还是深深舒了一口气,“因为自己不知不觉就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
浙江大学每年有5700位新生进校,在大多数本科生确认主修专业之前的通识教育培养阶段,以本科生院的“求是学院”负责管理为主。求是学院下设3个学园,为保证每一位学生顺利完成专业前学习,学校建立了日趋完善的学院与学园对接机制。浙大求是特聘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敏是求是学院丹青学园主任,他和13位辅导员是丹青学园3700多位学生的“保姆”。吴敏说:“大学四年,最重要的是第一年,第一年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学期,第一学期最重要的又是第一个月。”吴敏的重点工作对象,就是关键期里的“迷途羔羊”——考试挂科甚至到退学边缘的学生。对他们,吴敏有自己的工作方式:预警。他一天的工作,通常都是从“敲学生的门”开始的。
实践表明,通过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浙大进一步梳理优化了学校内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工作体系,充分激发了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积极探索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形成了高效整合全校资源促进事业发展的可持续协同机制,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如果你需要在线作图,30gk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作图网站:https://www.zhaotu.com/
以上,就是30高考网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浙江大学积极探索本科教育“整合培养”新模式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浙江大学积极探索本科教育“整合培养”新模式
wap地址: https://m.30gk.com/newsdetail/6607.html
上一篇:何谓批次线、调档线、录取线?
上一篇:“985工程”大学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