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 > 语文

高考语文备考: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

今天30高考网小编整理了高考语文备考: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战国策》《史记》;

2、掌握三篇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及其用法、虚词、特殊句式,举一反三;

3、熟悉作品,借鉴其人物塑造手法。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左传》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原名为《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着。不仅是历史着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着作,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战国策》

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着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着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司马迁及《史记》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对后世影响巨大。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迁的着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着录赋八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着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字词汇总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阙秦以利晋“阙”同“缺”,损害

5、失其所与,不知  “知”同“智”,明智

6、秦伯说,与郑人盟/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说”通“悦”,高兴

7、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欺侮

8、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返回

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恐惧

10、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朝堂

11、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12、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环绕

13、卒起不意   “卒”通“猝”,突然

14、成五采   “采” 通“彩”,色彩

15、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使……进入

1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1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

1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19、令将军与臣有通“隙”,隔阂

2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否则

一词多义

1、 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所以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作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替、给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君王为人不忍    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中

4、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

5、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6、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7、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     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8、意

然不自意     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   心意、意图

9、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10、举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11、胜

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晚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向东

进兵北略地    北:向北

函封之  函:用盒子

秦兵旦暮渡易水   旦暮:在早上、在晚上

箕踞以骂曰     箕:像簸箕一样

头发上指     上:向上

持剑盾步走   步:靠脚步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的翅膀一样

(2)名词动用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

与郑人盟 盟:订立盟约

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朝服:穿朝服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

范增数目项王    目:用眼睛看

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2、 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动用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变厚,变薄

刑人如恐不胜   胜:用尽酷刑

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2)形容词名用

越国以鄙远   远:远方的国家

供其乏困    乏困:缺乏的东西

其人居远未来  远:远方、远处

此其志不在小   小:小的方面

沛公今事有急    急:危急时刻

3、动词活用

(1)动词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  续:延续

(2)动词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驰:骑马

4、数词动用

且贰于楚也贰:两属

5、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退却

阙秦以利晋   阙:使……受损失;利:使……获利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破碎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命,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随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止,阻止;内:使……进入

6、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鄙:以……为鄙,把……当作边邑

既东封郑  封:以……边界

太子迟之  迟:以……迟

群臣怪之   怪:以……怪

30高考网小编推荐:

高考语文备考:高中文言文重点词汇总

高考语文备考:文言文虚词大汇总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文言文翻译方法及口诀


如果你需要在线作图,30gk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作图网站:https://www.zhaotu.com/

以上,就是30高考网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备考: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TAG: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备考: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
wap地址: https://m.30gk.com/newsdetail/240104.html

与“高考语文备考: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