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资讯 > 专业百科

辽宁:专业综合评价改革为高校发展“把脉开方”

今天30高考网小编整理了辽宁:专业综合评价改革为高校发展“把脉开方”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辽宁连续3年开展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改革,为高校发展“把脉开方”——

专家不进校 管办评分离

辽宁省创新高校评估思路,探索专家不进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对于整个院校“打包式”的教学评估。这种评价方式促进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推动了高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日前,辽宁省教育厅组织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及有关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相关专家,对2014年该省专业综合评价参评专业数据二次核实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将于近期公布该省2014年对38种463个专业布点的综合评价结果。

这已是辽宁连续3年开展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从2012年到2014年底,该省累计有1155个专业布点参加评价,占省内65所本科高校2245个专业布点的一半以上,覆盖全省70%的本科在校生。

2012年,辽宁省启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针对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以及地方高校较多,一些专业设置雷同、优势特色不够突出的实际,以专业综合评价为主要抓手和有效杠杆,引导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关注教育质量、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把脉”,而且“开方”,促进高校理性地为本科专业“瘦身”、“健体”,优化专业结构,注重内涵特色发展。

以师生为重心 指标分类更具体

与以往对整个院校“打包式”囫囵吞枣的教学评估有所不同,辽宁把质量评估监测的重心放在专业层面。“就是想以此引导高校切实关注教育质量、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加快促进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开展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科学设计指标体系是关键。

据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张佐刚介绍,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以往评价体系有所不同,它以学生、教学工作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按照“投入、加工、产出”的思路来设计一、二级指标,与以往的评价比,指标分得更细、评价更具体、结论更真实。

据介绍,该评价体系的基础是首先建立专业评价通用指标体系。在若干个反映专业办学状态的指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且可重复验证的指标,同时结合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观测点和权重等的确定上,坚持省内不同高校共同参与、共同可接受的原则。因此,指标体系反映出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呈现的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为引导高校重视本科教学,在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中,辽宁以学生和教师为重心,建立了包括“生源情况”、“培养模式”、“教学资源”、“本科教学工程”、“教学质量保障”、“培养效果”、“专业特色”等7个有代表性的一级指标,以及“专业师资基本情况”、“在校学生综合素质”等14个二级指标和平均40个观测点的通用指标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等学校及其专业办学的多样性和不同使命,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同种专业不同院校及其人才培养类别的特点,3年来,辽宁共研究制定出80种133个分专业分类的指标体系,引导高校办出水平和特色,立德树人。

管办评分离 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

评价体系建立后,如何确定评价方式方法和组织机制,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是获得高校和社会认可的关键。辽宁省采取专家不进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评价方式,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导,专家组织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独立负责实施的组织机制,以保证评价的效度与信度。

针对专家不进学校的评价方式,辽宁省专门设计了以定量指标为主的指标体系,在各类指标体系平均40个观测点中,近70%可通过数学模型从评价系统直接量化生成,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并可重复验证。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专业特色等定量指标不能全面反映且不易量化的指标,采用给定“赋分区间”的方式,由专家通过“评价系统平台”进行评审,使定性指标评价相对稳定,方差小。

“专家不进校”,如何保证评价数据真实可靠?辽宁省教育厅早前开发建设的全省高校本科专业数据库及信息平台此时大显身手。省教育厅要求省内高校以专业为单位填报上一年(学年)状态数据,参加评价专业的所有基本数据全部从该平台中提取。辽宁省还规定,参评专业所有相关信息、材料均在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和省本科教学管理平台开设专题页面进行公示。此外,该省还建立了定量指标数据核查制度、定性指标评审质量保障及追溯制度,以及评价结果公开制度。

真实可靠的评价数据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在以往评估工作中,教授“串场”现象时有发生。而建立专业信息平台后,每名教授在网上只能输入一次身份信息,只能出现在一个专业内,“串场”现象便无法发生。

而且,这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专家不进校的评价方式,使在同一省域内对不同高校多种不同专业同时分别进行评价成为可能。沈阳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天华说:“专家不进校,极大地减轻了学校的负担,我们为这种评价工作作风的转变点赞。”

为全面、客观、科学地开展评价,辽宁省还探索了政府主导、专家组织独立负责实施的“管办评分离”的组织机制。

该省先后成立省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和38个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在明确评价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做好总体设计的基础上,省教育厅负责组织省内高校填报专业状态数据、组建评价专家库、协调处理评价中遇到的问题、公示数据材料和公布评价结果。省评价委负责制订通用指标体系框架和评价实施程序,指导各教指委分别制定相关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审方案。各教指委分别负责制定本专业类相关专业指标体系和评审方案,依据专家库分专业组建专家组,独立组织相关专业定性指标评审和定量数据核查工作。

促结构调整 优势特色更突出

对照2012年度专业综合评价结果,渤海大学痛下决心,调整本科招生专业。结合社会需求和本校实际,把过去大而全的67个专业整合为44个专业。校长杨延东说,只有这样才能集中人力、财力和精力,使专业特色更加突出。据介绍,该校大幅度调整专业结构,扩大了理工类专业数,使人文社科类和经管类招生数与理工类招生数的比例从原来的7∶3调整为3∶7。专业结构调整华丽转身之后,渤海大学各项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与渤海大学一样,辽宁省目前已有25所高校向省教育厅提出78个专业停止招生的报告,其中18个专业已经正式向教育部申请撤销。

与此同时,各高校增设专业更趋理性,盲目增设专业现象明显“降温”。2014年,辽宁省内60所地方本科高校中只有33所高校申请增设专业99个,比2012年下降71个百分点,比2013年下降35个百分点。而且,辽宁省高校近两年申请增设的多是与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辽宁主导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结合、紧密衔接的本科专业。

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优势特色的形成。目前,辽宁省有31个专业实施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90个专业实施国家卓越工程师等系列卓越计划。实施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的数量均位于全国各省市区前列。(记者 刘玉)

如果你需要在线作图,30gk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作图网站:https://www.zhaotu.com/

以上,就是30高考网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辽宁:专业综合评价改革为高校发展“把脉开方”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TAG:
本文标题:辽宁:专业综合评价改革为高校发展“把脉开方”
wap地址: https://m.30gk.com/newsdetail/8068.html

与“辽宁:专业综合评价改革为高校发展“把脉开方””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