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方法
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这里的“读”包括两点:
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方法: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1.比对词语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示例:(安徽卷第1题C项)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原句: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比对:该项将“基本课题”变换为“全部内容”,所指范围明显扩大了。
③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示例a:(安徽卷第1题A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比对:原句是“不表达”,选项是“不充分表达”,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示例b:(江西卷第7题C项)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原句: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比对:原句中的“似乎”变成了选项中的“已经”,性质变了,或然变成了已然。
【边练边悟】
用词语比对法看下列选项是否正确(打“×”或“√”)。如果错了,请说明理由。
①选项:(安徽卷第2题D项)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
原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
【比对结果】 (×)
理由:原句是说“并无很大区别”,选项中成了“有本质差别”。
②选项:(湖北卷第8题B项)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关系。
原句: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比对结果: (×)
理由:原句中的“个别”“并不是”等词语在选项中被偷换成了“普遍”“是”,造成了语意错误。#国教#育出#版网]
③选项:(山东卷第6题A项)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原句: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比对结果: (×)
理由:选项删去了原句中的“极可能”,把或然变成了必然。
2.比对关系
(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示例① (天津卷第6题D项)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
示例② (辽宁卷第1题C项)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原句: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
比对:原句中用的是“不管……”,选项用“只有……才能……”表述,这既改变了原句关系,更改变了结果。
【边练边悟】
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之间逻辑关系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
①选项 (四川卷第7题B项)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
原句: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比对结果:不一致
理由:强加因果,“标新立异”不是取得成就的原因,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吴门画派也没有取得“最高成就”。
②选项 (北京卷第14题A项)生命的“神”如果脱离了“形”而独立存在,则形神失调,人体就会产生疾病。
原句:神不能脱离形体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没有神的依附就是徒存躯壳。形神和谐是健康的象征,形神失调是疾病的标志。
比对结果:不一致
理由:根据原句,选项中“如果……则……”的假设推导关系不存在。
③选项 (浙江卷第9题D项)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
原句: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比对结果:不一致
理由:选项中“只有……才能……”的条件关系完全不合原意。
3.比对依据和结论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示例① (辽宁卷第3题D项)“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原句: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比对:选项由“审美的环境保护”推出“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的结论是有违作者观点的。原句说保护环境首先要“治理污染”,其次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
示例② (天津卷第8题C项)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适意义。
原句: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作为助缘。
比对:该项推断与原句中的第二句说法矛盾。
【边练边悟】
比对下列选项的推断是否成立。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①选项 (湖南卷第14题B项)生态建筑声环境控制与一般噪声控制不同,因而传统声学控制措施都不能用于生态建筑。
原句:但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尽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
比对结果:不成立
理由:选项说法太绝对,既不合文意,也不合常识。
②选项 (四川卷第7题D项)人类活动较少的北极上空大气中的汞浓度最低。
原句:汞很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空气团作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停留几个月甚至一年。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发生沉降,并在当地食物链生物体内聚积。由于汞的这种属性,它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性污染物,是除了温室气体外唯一一种对全球范围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
比对结果:不成立
理由:推断不合事理,属臆想。
二、审题、答题
1.审题
(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
④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
(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
2.答题
答题步骤有三:读、找、比。
①读。通读全文,借助关键词语、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为做题作准备。
②找。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准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确定下一步比对的内容。
③比(对)。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反之是错误选项。
【边练边悟】
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意思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
①选项:(天津卷第7题B项)“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原句: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比对结果:不一致
理由:“都”说法绝对。原句说“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自我实现”。选项中说的“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是有条件(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的,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能获得。
②选项: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提高知名度,为经济发展带来效益。文化本身成了产业,因此下海经商的文人中有些被称为“儒商”。
原句:改革开放后,许多文人下海经商,其中有人因此被冠以“儒商”的雅号。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般泾渭分明了。再接下来,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虽然文化本身不能赚钱,可是当地的文化资源,却能够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提供机会,从而带来经济效益。
比对结果:不一致
理由:强加因果。
③选项:臧克家的《三代》一诗富有巨大的张力,使得这首诗时间跨度长,跳跃性大。
原句:诗在时间上的跳跃,使诗富有巨大的张力。臧克家的《三代》一诗只有21个字,却既写出了一个农民的一生,又写出了农民的世世代代。
比对结果:不一致
理由:颠倒因果关系。
如果你需要在线作图,30gk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作图网站:https://www.zhaotu.com/
以上,就是30高考网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例题解析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例题解析
wap地址: https://m.30gk.com/newsdetail/239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