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总结总是必要的, 那么 高中数学 必修1的知识点同学们总结过吗, 如果 还没有来得及,就小编这里瞧瞧吧。下面是由 30高考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 一些 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 这个 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的,不可重复的。
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3、集合的表示:{…}
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 我 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a,b,c……}
b、描述法:
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x-3>2},{x|x-3>2}
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 直角 三角形的三角形}
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包含”关系—子集
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 对于 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A.
其中,x叫做 自 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A}叫做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明确函数的定义域
图想像:确定函数图像是否连线,函数的图像可以是连续的曲线、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 要有 代表性,可以反应定义域的特征。
4、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的集合C,叫做函数y=f,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均满足函数关系y=f,反过来,以满足y=f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均在C上.
画法
A、描点法:B、图象变换法: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即平移。
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特点:
1)加左减右——————只对x
2)上减下加——————只对y
3)函数y=f关于X轴对称得函数y=-f
4)函数y=f关于Y轴对称得函数y=f
5)函数y=f关于原点对称得函数y=-f
6)函数y=f将x轴下面图像翻到x轴上面去,x轴上面图像不动得
函数y=|f|
7)函数y=f先作x≥0的图像,然后作关于y轴对称的图像得函数f
三、函数的基本性质
1、函数解析式子的求法
代入法:
2)待定系数法:
3)换元法:
4)拼凑法:
2.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 等式 组的主要依据是:
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4、区间的概念:
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无穷区间
区间的数轴表示
5、值域
观察法:直接观察函数的图像或函数的解析式来求函数的值域;
反表示法:针对分式的类型,把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化成X关于Y的函数关系式,由X的范围类似求Y的范围。
配方法:针对二次函数的类型,根据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来确定函数的值域,注意定义域的范围。
代换法:作变量代换,针对根式的题型,转化成二次函数的类型。
6.分段函数
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常用的分段函数有取整函数、符号函数、含绝对值的函数
7.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B”
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
集合A中的 每一个 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的;
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注意:映射是针对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而言的,而函数仅仅是针对数字来说的。所以函数是映射,而映射不一定的函数
8、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
设函数y=f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函数的单调性还有单调不增,和单调不减两种
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在这一区间上具有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定义法:
任取x1,x2∈D,且x1
作差f-f;
变形;
定号-f的正负);
下结论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图象法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如果y=f,u=g,则y=f[g]=F称为f、g的复合函数。
复合函数f[g]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y=f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9:函数的奇偶性
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f,那么f就叫做偶函数.
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f,那么f就叫做奇函数.
与f的关系;
c、作出相应结论:若f=f或f-f=0,则f是偶函数;
若f=-f或f+f=0,则f是奇函数.
利用奇偶函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复合函数的奇偶性
a、在公共定义域内,偶函数的加减乘除仍为偶函数;
奇函数的加减仍为奇函数;
奇数个奇函数的乘除认为奇函数;
偶数个奇函数的乘除为偶函数;
一奇一偶的乘积是奇函数;
a、复合函数的奇偶性:一个为偶就为偶,两个为奇才为奇。
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
再根据定义判定;
由f±f=0或f/f=±1来判定;
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10、函数最值及性质的应用
求函数的值
b利用图象求函数的值
c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值:
如果函数y=f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在x=b处有值f;
如果函数y=f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在x=b处有最小值f;
绝对值函数求最值,先分段,再通过各段的单调性,或图像求最值。
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时候 ,若已知是奇函数可以直接用f=0,但是f=0并不一定可以判断函数为奇函数。=0)。
【 篇二 】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方程的实数根;
对于不 能用 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拓展阅读: 高一生物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生物必修一走近细胞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4血液属于层次,皮肤属于层次。
5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层次,又可化做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9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
2、转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
2、高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细胞数目。
低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的细胞数目。
3、物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 多少 个细胞?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和,可进行 光合作用 ,属自养型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
标签: 高中知识点 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1知识点 高考
如果你需要在线作图,30gk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作图网站:https://www.zhaotu.com/
以上,就是30高考网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wap地址: https://m.30gk.com/newsdetail/159078.html
上一篇:工商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