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新高考选课走班方案 新高考选课走班最佳方案推荐

今天30高考网小编整理了新高考选课走班方案 新高考选课走班最佳方案推荐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新高考选课走班方案 新高考选课走班最佳方案推荐

上海和浙江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已有三年,不同学校对高考改革的适应度不同,有些并没有从传统应试教育和学校管理中解放出来,进行适应高考改革的校本化变革性实践。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浙大附中”)作为教育改革试点省份的非课改试点学校,一直在自觉践行和深化着课程改革,并在选课走班及走班学习空间保障方面探索出了普通高中适应新高考的一些基本经验。

1、选课走班: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新课改遵循选择性教育理念,让选课走班成为必然。从学校实践来看,选课走班涉及两大核心问题。一是选课走班的课表编排,这是过程实施的保障;二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是目的实现的关键。

关于课表编排

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课程表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上课的依据,还会对学校其他的工作安排产生一定的影响。实施选课走班之后,影响课程表编排的因素增多,难度加大,要想科学合理,不仅需要教务人员的智慧,还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的协调和师生的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

实施选课走班之后,编排课程表的影响因素增多,增加了学生和教室(见图1)。传统课表中的教室、教师、课程、课时、时间安排相对固定,编排过程中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它们的变化及关系。但现在所有因素相互制约,再加上学校软硬件条件的差异,编排课程表的复杂性不尽相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可能无法充分保证学生的选择权,如选课程、选时间、选层级、选教师,只能做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证。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课表编排还要考虑每周总课时限定、选修课数量、同一学期并开科目数规定、学生选学考后的重新选课、编班等因素。为此,我们探索出了模块排课法,即以五大个模块进行排课:(1)必考科目“语数外”组合;(2)选考“7选3”组合(因人而异。为解决排课困难,中间加一节机动课);(3)学考科目(4科)+体育/艺术组合;(4)学科拓展选修课;(5)兴趣特长、职业技能选修课。表1为学校一周的课程表展示。

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选课走班能够让学生拥有课程选择权,但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科志向,促进学习发展,为学生发展奠定学科学业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为此,我们着力打造基于学校求是创新文化特征的“求是课堂”,旨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020年,我们组织了“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年”活动,明确提出实现“两减”(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减少学生的习题量)、“一增”(增加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根据《浙大附中课程建设方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途径为:开展基于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构建基于学习力提升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科课程建设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浙江大学合作,组织科学创新实验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取得浙大学分认可,利用浙大实验室资源,推进理化生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师生共同构建开放的新型课堂,尤其注重合理设计学生学习活动,以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特征,自主性学习和选择性学习相结合,形成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制定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若干措施和规定,如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实施“校本作业”措施,要求精心选择和设计作业,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适量布置家庭作业,落实浙江省教育厅“精选、先做、全批、反馈”的作业要求。

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上做了有益的探索。通过与公司合作建立新教育体验中心,建立智能教学平台与工具,实现跨校区的规模化虚拟课堂。特别是利用平台进行示范课程的创新研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等,探索大班额背景下的个性化教育方式。比如,我们将PE英语示范课程在合作平台上进行整合应用,并创新了二十多种英语学科教学模式,在智能教学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新学习空间的打造:学校课程改革的环境保障

浙大附中位于杭州西湖核心风景区,寸土寸金。如果严格按照常规意义实施选课走班,不管是教室空间资源还是教师人数,都难以达到条件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改、新高考的形势需要,我们立足现有资源,挖掘周边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创新学科功能教室设置,探索建立起了多层面、立体化的学习空间体系,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1、立足现有条件,打造立体多元的学科教室体系

在学科教室的建设中,学校以既定资源为依托,进一步拓展资源,从教室内、校园内延展至教室外、校园外,再到虚拟空间,形成了立体多元的学科教室体系。

一是专用学科功能教室。学校立足现有教学空间的转型升级,将现有教室和实验室低成本地改造为学科教室,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建设专用学科功能教室,在学科教学、学科育人功能目标的指导下,按照学科分类和课程主题来建设专门性的学科功能教室。它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体现某一学科的丰富内涵,配置学科专用教学资源,从而促进学科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和教师教学研究。其建设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专用功能教学设备的优化配置;二是根据不同学科需求体现不同的功能及特色;三是体现学科教学内容;四是注重体现新课程新高考理念。目前,学校已建成几乎涵盖所有学科的专用学科功能教室。

二是共享学科功能教室。学校立足现有资源,通过多学科融合共享,一室多用,将普通教室变成多学科教室,拥有多学科的特点,教室里陈列的器材、墙上张贴的挂图等部分教学用品,随着学科课程稍有变换,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很好地实现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

三是校园学习空间。学校将校园作为学习空间来设计和安排,将学科教室由室内延伸到室外,创设“校园功能教室”,作为开展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场所。利用诸如学校图书馆、教室门窗、走廊、绿化带等,构建校园学科功能教室共同体,打造学科教学综合体,丰富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例如,参加校园社团“生命社”的学生在生物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利用微信平台建立了一个校园植物名称与特性介绍的“云”空间,对校园的180多种植物分别创设二维码,通过扫二维码就可以学习和认识这些植物的自然属性、人文意蕴。

四是校外学习空间。学校敢于探索创新,把校外资源作为学习空间的重要部分来打造,将学科教室的空间与外延从校园内延展到校园外,充分利用浙大附中周边的丰富资源,创设“校外功能教室”。例如,利用浙江大学实验室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开展创新教学与学习探究。再如,充分利用周边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省图书馆、西泠印社等作为课程基地,开设丝绸文化、茶艺、陶艺、西泠书法等20余门课程,将学生课堂转移到学校之外,将校外空间打造成学科功能教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是虚拟学习空间。学校在拓展实体教学空间的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构虚拟教学空间,创设“虚拟功能教室”。例如,我们和网络公司合作开发应用在线课程,实现跨班级、跨校区上课。同时,为了探索大班教学背景下的个性化教育,学校与北京天学网教育科技公司合作,就新教育学习研究、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与学科测评体系、智能教学平台与工具的研发和应用、新教育示范课程的研发与应用等,进行战略合作、实践创新。

2、从既定资源到拓展资源,形成立体多元的课程格局

一是充分利用既定资源。学校在学科功能教室打造中将既有资源进行巩固和发展利用,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把学生接触到的方方面面作为课堂资源来设计,使不同形态的学科功能教室能够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例如,物理学科教室中撤去讲台拓展空间,将仪器柜改为仪器台,台面上摆放演示仪器与师生自制教具,随时可供实验操作。电磁学实验需要的实验器材种类多,为此设计了六人抽屉方形桌,用于放置分组实验仪器。课上需要做实验时,可从课桌下的抽屉将实验仪器取出进行实验。一张方桌可分两三组进行实验,既节约时间与资源,又能提升课堂实验效果。

二是积极拓展便利资源。充分利用既定资源,是在学校资源的“存量”上做文章,同时我们还在资源的“增量”上下功夫,积极拓展便利资源,为学科教室的建设与运转提供支撑。例如,学校发挥位于西湖核心风景区的区位优势,利用西湖文化资源,研究开设了“西湖情怀”课程群,引领学生热爱西湖、研究西湖、保护西湖,熏陶西湖情怀。将课堂开在西湖,使“西湖在课堂,课堂在西湖”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独特的文化景观。此外,学校邀请具有相应知识背景、专业技能的家长,到校对学生进行授课、交流,在资源拓展方面动足脑筋,收获颇丰。

3、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学科教室的建设和运转

一是打造适应学科教室、分层走班教学的教师队伍。二是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学校修订了《选课走班教师教学行为手册》和《教师评价手册》,还制定了《分层走班教学实施方案》《选课走班学生行为手册》等配套制度,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三是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学校非常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以保障选课走班的有序进行。

在学科功能教室和学习空间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的情况下,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既定资源与拓展资源、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都被充分调动和利用起来,从而推动分层走班教学开展的常态化,形成了立体、活泼、有序的走班氛围。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选择了不同层级的学科教学班,就意味着有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涯发展道路。因而,学校也对分层走班下的学生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外部世界探索和合理决策,促使学生对班级、课程以及未来人生的选择,都能符合自身发展实际,从而终身受益。

为迎接2020年开始的高考改革,2020年暑假山西省教科院受省教育厅的委托,在全省选取70余所高中学校展开了三项实验研究。我有幸成为“选课走班”项目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了该项活动。截至目前,已经进行了四次大型活动,特别是10月14日至22日,省教科院组织专家组成员及试点校成员到上海、浙江进行了为期9天的实地考察,目前全省的试点校都在积极实验。

“选课走班”项目得到了许多第一手数据,为今后开展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实现三个“有利于”为指导思想,以每一位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宗旨,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制度和选课指导体系。

高校录取改革以录取批次、高校志愿、志愿填报、综评录取为依据。有四个创新点:不分文理,走班教学;两依据一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英语考两次。根据教育部方案,高中生合格考试后,高考采用“3+3”形式,前面的“3”为语数外,后面的“3”为“6”课(理化生政史地)自选“3”课。高考试卷分值:总分750分,语数外各150分;“六选三”满分100分,根据参考人数的多少按比例进行等级赋分(山西政策待定)。

何谓选课?“选课”是指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根据教育部方案,高中生合格考试后,高考采用“3+3”形式,后面的“3”为“6”课(理化生政史地)自选“3”课。在保证开放6门课程,由学生充分自由自主地进行了选择之后,会形成20种选课组合。

何谓走班?“走班”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的教学方法。

“走班制”包括三层含义:首先,“走班”的学科和教室固定,即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层次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流动听课。其次,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形式,即讲座式的短线课程实行大班制,研究型的课程实行小班制。通过不同班级、年级学生的组合教学,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第三,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固定教师与教室。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

在“选课走班”实验中,大家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成立组织机构,强化生涯规划指导

学校要成立选课走班指导中心,编印《实施方案》《选课手册》;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做好“教师、学生、家长”对方案的培训。这是选课的基础:高一必须完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深度解读“高校专业设置及录取要求”,做到知己知彼,科学选科。

二、遵循依据和原则,合理进行选课走班

选课,是在选择专业方向,也是在选择职业走向,更是在选择人生格局。选课,要遵循自主选择原则,即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开放“6选3”中的20种组合。遵循高校招生录取中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动态管理原则和立足校情原则。选课走班打破行政班的教学后,教师的课堂组织、学生的课堂学习都会产生新的变化。选课以学生主动、激发兴趣潜能为主,听取家长建议,根据高校专业和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来进行。

三、形成选课走班的模式,掌握各自特点

选课走班有六种,一种是小走班:限制性走班,实行套餐制,学校开设4――8种组合。二是中走班:语数外+定二走一或定一走二。三是大走班:全学科走班,语数外分层,选课学考分类,艺体分项。四是“6选3”选科模式:固定几种选3组合,“套餐式”选科;开放20种组合,学生自主选择。五是“6选3”走班运作模式:不走班,根据学生选科重新分班;定二走一或定一走二;全年级大走班,同时同一学科上课;组合班大走班。六是“6选3”学科教学模式:合格考等级考采用叠加式教学,由不同教师执教;合格考等级考采用叠加式教学,由相同教师执教;合格考等级考分类教学。

四、遵循教学指导思想,把握教学原则

教学中要强化基础,适当加强语文、数学、英语的课时;明确等级考、合格考不同要求,编制不同要求和水平的学习手册;开设艺术、技术、体育实施专项课程;对资优生加强创新素养课程的建设。教学中实施这样的原则,一是分类教学原则:合格性等级性考试应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料、不同的作业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二是选科组合原则:选科相同的学生构成相同组合班上课。三是分类组合原则:相同选科人数超过一个组合班人数时,则将同一班级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合班中,就近班级分在一起,实验班的学生分在一起。四是分段集中原则:一周的走班课要总体规划。保证一天中的走班课集中在一起,一周中走班课在上下午时间有合理搭配。五是地点固定原则:尽量满足组合班内“6选3科目”的上课地点固定。

五、安排选课程序,学校最优排课

选课程序先由学生自主选择(初选);学校再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初步组班;学生再选,家长确认;学校再次根据选择情况组班;学生个别微调,学校最后定班。由于排课工作量巨大,一般使用排课软件和人工结合的方式排课。选课走班时间节点:高一不走班,高二开学走班。

六、实施选课走班,做好管理评价

高一根据中考和分班测试,平均分班;高一按行政班教学,“6选3学科”重体验,教学要求介于合格性等级性之间。高一第二学期临近结束,学生选科,开放20种组合,尊重学生自主选择;高二、三年级,语数英主要按行政班上课,“6选3学科”采用组合走班;合格性等级性采用分类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手册、不同的作业、不同的考试卷。

实行新的管理制度与评价制度,制定适合本校的教师、学生管理的网络管理制度,注重评价,建立新的评价机制(质量检测体系);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管理办法,导师制及其作用;打造新型管理机制:学部制,导师制,学分制,学长制;加强走班考勤制,加强宿舍、社团考核;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减少管理盲区。具体说来:

教师教学业绩评价方面:有平行班的学科,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仍可按班级之间的比较衡量。没有平行班的学科,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可以通过“比进步”、“比在年级总体中的排名”来衡量。鼓励各校探索更适当的教师教学业绩评价方式。教学业绩的评价以鼓励和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少用评价作惩罚手段。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面:探索更加合理的学业成绩管理办法。选课之后的成绩管理采用的办法有:标准分和常模参照片。常见的是以语数英三科成绩为基准,或者以高一多次成绩为常模,通过相关系数进行管理。学业成绩的管理采用绩点制,淡化分数的影响,鼓励学生同自己竞争,而不是和别人竞争。开发多元评价标准,学业上可设立“卓越奖”“优秀奖”“进步奖”“单项才能奖”等。

七、落实选课走班,做好实施保障。

老师、学生、家长,观念要有很大转变。教室最少在1:1.2,轨制越大,越好排课。选课人数少的学科,可能需要实施单独辅导的方式,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重点中学对“理化生”老师要求更高,普通中学对文科类、艺术类老师要求更多。逐步解决因选课带来的教师工作量的矛盾。实行新的课时分配。现有的教学资源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需要大力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智慧校园。注重特色课程建设,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学校,才能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如果你需要在线作图,30gk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作图网站:https://www.zhaotu.com/

以上,就是30高考网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高考选课走班方案 新高考选课走班最佳方案推荐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TAG:
本文标题:新高考选课走班方案 新高考选课走班最佳方案推荐
wap地址: https://m.30gk.com/newsdetail/117121.html

与“新高考选课走班方案 新高考选课走班最佳方案推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