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天津10月11日电(记者陈建强 光明网记者朱斌 通讯员刘思思)由光明日报与中国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天津大学共同主办的“当代中国大学精神高层论坛”11日在津结束,来自全国28所高校和相关机构的负责人、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论坛。
在历时两天的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形成历史、内涵特质和如何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是自中国现代大学建立以来100多年间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血肉相连,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今天,思考、探索、重塑我国当代大学精神,对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升大学办学质量和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本报总编辑何东平在发言中指出,1895年10月,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在“兴学强国”的潮流中诞生,充分显示了中国大学独特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的大学精神从中国人的“爱国梦”中直接产生,是“民族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它已汇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在发言中提出,中国现代大学不是自生、自为之物,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兴学强国”是中国大学精神的源头,“立德树人”是中国大学精神的根本,“传承创新”是中国大学精神不断丰富发展的不竭源泉。目前普遍存在于大学教育工作中“技术化”和“非教养化”的功利主义倾向,导致了人才培养的片面性和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了对人文社会科学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忽视。因此,提高高校的德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精神质量,将人的精神塑造融入知识和技能传授之中,是高校的时代责任和根本使命。
中国大学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王光彦表示,大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之地,也是先进文化肇始和发轫的重要源头。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凝练和研究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诉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内核,以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滋养,把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作为源头活水。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精神必须彰显时代潮流的正能量,应当汇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李绍洪说,天津见证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诞生,更切实感受到中国大学百年来不断发展、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代中国大学精神融合中西、丰富多彩,是一座文化富矿。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精神的内涵,总结我国大学精神的研究成果,必将在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与会代表认为,对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研究应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认为,应以宏观的视角和战略的眼光,总结中国大学精神形成及其作用机制的有益经验,既要注重对理论、历史问题的梳理,又要关注其成果对于今后提升我国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师德建设、学风建设及对学生精神品质成长的指导性;通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理论成果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实践经验,对中国高等事业发展提供引领和示范。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说,大学文化的本质是求真育人,这是大学的共性。同时,每所大学还要根据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管理方式以及文化特质等,形成各具特色的个性。当前,一些大学功利化氛围太盛,商品化气息太浓,这种现象值得警惕。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顾问王冀生认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在于精神,根基在于学术,因此一所大学的精神与其学术风格是分不开的。对于大学精神的研究应坚持学术性、开放性、时代性、应用性的原则,特别关注其对于人的生命信念、价值追求、道德准则、思维方式的影响,既要探究哲学层面的理论框架,又要对解决当前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少波认为,大学精神理应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在大学的理念上,要更多地担当起社会的责任、未来的责任;要以育人为主体、以创新为导向;要求是启真,传承核心价值观,培育道德人格。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说,当代中国大学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发展理念。大学发展水平是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要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继续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做到“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而这正是中国大学精神的真正体现和价值所在。
如果你需要在线作图,30gk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作图网站:https://www.zhaotu.com/
以上,就是30高考网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8所高校代表研讨“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28所高校代表研讨“当代中国大学精神”
wap地址: https://m.30gk.com/newsdetail/10726.html
上一篇:何谓批次线、调档线、录取线?
上一篇:“985工程”大学名单